肿瘤患者的饮食调理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这其中也误区重重。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结合《黄帝内经》《千金方》等古籍智慧,总结出一套实用 “避坑指南”,助患者吃得科学、吃得安心。

一、饮食调理总原则

《黄帝内经・素问》开宗明义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。”

周树林院长说:肿瘤患者饮食需遵循 “三因制宜”—— 因体质、因病位、因治疗阶段调整,避免 “一刀切”。

二、常见饮食误区大揭秘

1. 盲目 “忌口”:伤正更伤身

误区表现:

听说 “发物” 致瘤,便完全禁食肉类、海鲜,导致蛋白质缺乏。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 “鱼、肉、果、菜,皆可养人”,关键在 “辨证”。如脾胃虚弱者可食鸡肉、鱼肉等性平之品,阴虚者忌羊肉、辣椒等温热食物,而非一概禁食。

正确做法:

周院长指出:术后初期宜食小米粥、蛋羹等流质,恢复期可逐步加入瘦肉、豆腐,遵循《千金方》“食能排邪而安脏腑” 的原则。

摄图网_600655320_中医调养植物药品(企业商用).jpg
2. 滥用 “补品”:虚不受补反成害

误区表现:

自行服用人参、鹿茸等补品,出现上火、流鼻血等 “虚不受补” 症状。

警示:

《景岳全书》强调 “补必兼温,但补有宜温不宜温者”。如西洋参性平,适合气阴两虚者;红参性热,更适合阳虚畏寒者,这都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。

科学补法:

周院长指出: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,推荐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“五红汤”(红豆、红皮花生、红枣、枸杞、红糖),食疗补血更安全。

3. “以形补形”:逻辑谬误需警惕

误区表现:认为 “吃肝补肝”“吃脑补脑”,盲目食用动物内脏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早有记载 “疗寒以热药,疗热以寒药”,强调 “性味归经” 而非 “以形补形”。比如猪肝含高胆固醇,肝胆肿瘤患者应限量;核桃补肾益智,更适合肾精不足型患者。

三、不同治疗阶段饮食要点

1. 术后恢复期

《伤寒论》言 “胃家实,是阳明也”,术后胃肠功能未复,宜先食萝卜汤、山楂水等理气消食,再逐步加入山药、莲子等健脾之品,避免过早进补导致腹胀。

2. 放化疗期

针对口干舌燥,遵循《医学心悟》“燥者润之”,宜饮麦冬石斛茶;

恶心呕吐者,以“生姜半夏汤” 改良版和胃降逆。

四、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特别提醒

烹饪方式:以蒸、煮、炖为主,避免油炸、烧烤,减少《饮膳正要》提及的 “膏粱厚味,足生大疔” 风险;

情绪饮食:思则气结,避免忧思过度时进食,保持心情舒畅更助运化。

周树林院长引用《养老奉亲书》提醒患者朋友们:“善养生者,必先治其食。”

肿瘤患者的饮食调理,需跳出 “非此即彼” 的误区,以中医辨证为 “指南针”,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抗击肿瘤的 “助力剂”,而非 “绊脚石”。

 

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提醒:本文列举出现的所有中药材只是举例说明,患者朋友不可私自抓药服用,需由专业的医师看诊,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建议后再采取具体措施。任何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进行,避免自行随意尝试。